饮食文化
镇江美食有“三鱼、三怪”之称。“三鱼”即“长江三鲜”鲥鱼、刀鱼、河豚;“三怪”则为肴肉、香醋、锅盖面,以“镇江三怪”最为出名,有俗语;“香醋摆不坏,肴肉不当菜,面锅里面煮锅盖”。
镇江高档特色菜肴皇家食谱“乾隆御宴”独具特色。镇江著名小吃蟹黄汤包,皮薄、汤多、馅饱、味鲜。
镇江高档特色菜肴皇家食谱“乾隆御宴”独具特色。镇江著名小吃蟹黄汤包,皮薄、汤多、馅饱、味鲜。
环境文化
镇江市地处江苏省西南部,长江下游南岸,北纬31°37′~32°19′、东经118°58′~119°58′。东西最大直线距离95.5千米,南北最大直线距离76.9千米。东南接常州市,西邻南京市,北与扬州市、泰州市隔江相望。全市土地总面积3840平方千米,占全省3.7%。其中,市区1082平方千米,丹阳市1047平方千米,句容市1387平方千米,扬中市331平方千米。
气候
镇江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。2018年,全市年平均气温17.1℃,属异常偏高年份;年平均降水量1222.3毫米(按气象观测点统计,下同);年累计日照时数为1912.7小时。全年(2018年1月—2018年12月)各站平均气温为16.8℃(句容)~17.2℃(镇江市区、丹阳),比常年偏高1.3℃~1.5℃,其中镇江市区、丹阳年平均气温为17.2℃。全市年平均气温17.1℃,较常年偏高1.4℃,异常度值为2.01,属异常偏高年份,排历史第三极值。全市各站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,为1094.6毫米(扬中)~1373.7毫米(句容),比常年偏多4.0%~25.0%。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222.3毫米(按气象观测点统计,下同),比常年平均偏多12.6%,属正常年份。全年日照时数为1821.2(镇江市区)~1989.9(句容)小时,比常年同期偏少204.5小时~多82.5小时。年累计日照时数为1912.7小时,比常年同期偏少3.0%,属正常范畴。
气候
镇江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。2018年,全市年平均气温17.1℃,属异常偏高年份;年平均降水量1222.3毫米(按气象观测点统计,下同);年累计日照时数为1912.7小时。全年(2018年1月—2018年12月)各站平均气温为16.8℃(句容)~17.2℃(镇江市区、丹阳),比常年偏高1.3℃~1.5℃,其中镇江市区、丹阳年平均气温为17.2℃。全市年平均气温17.1℃,较常年偏高1.4℃,异常度值为2.01,属异常偏高年份,排历史第三极值。全市各站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,为1094.6毫米(扬中)~1373.7毫米(句容),比常年偏多4.0%~25.0%。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222.3毫米(按气象观测点统计,下同),比常年平均偏多12.6%,属正常年份。全年日照时数为1821.2(镇江市区)~1989.9(句容)小时,比常年同期偏少204.5小时~多82.5小时。年累计日照时数为1912.7小时,比常年同期偏少3.0%,属正常范畴。
方言文化
古代,以长江为自然分界线,镇江也属于吴语区域。现代的镇江话却与毗邻的丹阳话迥异,而与扬州话仅有微殊。镇江话方言属性变化的原因大致有政治、经济、自然地理与交通几个方面。
镇江话属于北方方言的江淮方言次方言,位于北方方言与吴方言两大方言的接合部,大致以谏壁为东界、上党为南界。古代的镇江话属吴方言,由于特殊的政治、社会、交通等原因,导致方言属性产生变化。镇江话虽属北方方言范畴,但构成复杂,其中既有吴方言的遗痕,又有旗腔(类似京腔)的影响。与普通话相比,镇江话没有全浊声母和舌尖后音声母;鼻化元音介于前鼻音韵母与元音韵母之间,in、ing,en、eng,n、l不分;有入声调。词汇中保留着丰富的吴方言词。句容、丹徒、扬中的方言类似镇江话,虽构成复杂,但均属北方方言系统。大港以东、宝堰以南、句容傍茅山一线及至丹阳西部的语言自西向东渐次出现吴方言特点,多文白异读,说话音接近吴语,读书音接近官话;全浊声母消失,舌面声母多,没有舌尖后音声母;单元音韵母多;读书音4个声调,说话音6个声调。丹阳东部则进入吴语区。
镇江话属于北方方言的江淮方言次方言,位于北方方言与吴方言两大方言的接合部,大致以谏壁为东界、上党为南界。古代的镇江话属吴方言,由于特殊的政治、社会、交通等原因,导致方言属性产生变化。镇江话虽属北方方言范畴,但构成复杂,其中既有吴方言的遗痕,又有旗腔(类似京腔)的影响。与普通话相比,镇江话没有全浊声母和舌尖后音声母;鼻化元音介于前鼻音韵母与元音韵母之间,in、ing,en、eng,n、l不分;有入声调。词汇中保留着丰富的吴方言词。句容、丹徒、扬中的方言类似镇江话,虽构成复杂,但均属北方方言系统。大港以东、宝堰以南、句容傍茅山一线及至丹阳西部的语言自西向东渐次出现吴方言特点,多文白异读,说话音接近吴语,读书音接近官话;全浊声母消失,舌面声母多,没有舌尖后音声母;单元音韵母多;读书音4个声调,说话音6个声调。丹阳东部则进入吴语区。